2016年8月11日,陕西日报科普宣传专栏以“一次偶然,当生活与科学相遇……科研创新是这样诞生的(下)”为题,报道了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交大新闻网也以“【走进实验室】陕西日报:一次偶然,当生活与科学相遇”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全文如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改变历史进程的科技创新,似乎都源于头脑的灵光一现,或者幸运女神的眷顾。例如,“苹果砸出万有引力”、“梦中发现苯分子结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灵光一现”或者“幸运女神”会成就这些伟大的科学家?
也许你不知道,很多“高深莫测”的科研创,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细微发现。相比较于铺天盖地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方法、启迪思想的科学精神,似乎更令人神往。
这期,我们继续走进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看看他们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
从3D打印到细胞打印技术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创建细胞打印平台,通过此装置,可完成在培养皿上的细胞打印。不容忽视的是该打印技术是使用患者自己的细胞,因此不会产生排异反应。此外,这项装置与技术可应用于器官移植与体外疾病模型的建立,未来将伴随3D打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或许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可移植器官稀少的问题,造福人类。
而这个“创意”装置的创新灵感则来源于引领潮流的3D打印技术。既然家具可以打印,衣服可以打印,那么细胞组织器官是不是也可以打印呢?研究人员经过反复比对试验,将含有不同组织细胞的水凝胶作为打印材料,创建出了细胞打印平台。随着机器的运行,一根血管静静地躺在培养皿中……
看豆腐丝与拉面,创造出长条状的水凝胶模型
由于水凝胶内部的细胞分布需要是连续的,而细胞分布本身又具有不规则性,所以长条状要求为水凝胶的制备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长条状的水凝胶模型可以模拟类似血管等形状与之相似的组织与器官,而且制备方法天然,细胞在自然的生存条件下繁殖生长,与患者的需求、匹配度更高。
这个创新灵感竟然来源于豆腐丝与拉面:卖豆腐丝儿的师傅拿出一个在医院里司空见惯的注射器,出口处卡了个漏斗,后面往里不断的灌豆腐,随着注射器的前推,齐刷刷的豆腐丝儿乖乖地跑出来;对面摊位上的拉面小哥一动不动,面条在他不断抻拉下越变越长,从原来的一坨面疙瘩甩成了一根长长的棍棍拉面。“面条型的水凝胶”——创意的灵感就此来临。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60810/html/page_05_content_002.htm#